撕页广告

“价格战”打不出高质量投行

证券日报 2024-11-20 14:50

金融3.jpg

“价格战”打不出高质量投行

©由证券日报提供

■周尚伃

近日,某上市券商因个别项目存在保荐工作独立性不足及保荐费用收取过低两大问题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两名保荐代表人也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这一案例揭示了投行打“价格战”背后的隐忧。

证券行业140余家券商中,约七成具备保荐承销资格。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业务日趋同质化催生了投行“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价格战”成为部分投行获取市场份额的常用策略。然而,投行业务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并追求高质量发展。“价格战”不仅难以打出高质量服务,反而可能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隐患,进一步抑制业务创新活力。

笔者认为,投行打“价格战”弊大于利。一方面,“价格战”往往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过低的保荐费用难以覆盖必要的执业成本,更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实践中,部分券商为了争夺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可能会通过降低服务费用来吸引业务,如低于成本线的报价、费用结构的不透明等。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其在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投入不足,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上述被处罚的券商存在未有效督促发行人如实披露历次聘请保荐机构情况,部分尽职调查工作履职不到位,立项环节对项目重要风险点关注不足,内核环节未充分关注项目组对内核委员问题答复的事实依据等情况。这种“以价换量”的竞争方式,不仅最终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侵蚀投行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信誉。

另一方面,“价格战”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生态。当部分投行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时,那些坚持高标准服务的公司就会面临不公平竞争的压力。这种恶性竞争可能迫使其他公司也不得不降低标准以维持竞争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直以来,保荐业务收费的合理性是基于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投入、直接成本,以及项目的创新性、复杂性等。《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保荐机构从事保荐业务应当综合评估项目执行成本与风险责任,合理确定报价,不得以明显低于行业定价水平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招揽业务。

相较于打“价格战”寻求短期利益,把精力聚焦于如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执业质量以及降低合规风险,才是投行发展的长久之计。笔者认为,投行的良性竞争应当建立在专业能力、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首先,投行应当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业务的独立性和合规性。其次,投行应当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提供差异化和高附加值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最后,投行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有序落地,投行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建设一流投行的目标下,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拓展业务深度和广度、寻求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投行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令人欣喜的是,行业目前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格局,不少坚持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的中型券商,投行业务做的“风生水起”,连续多年跻身行业前十甚至前五。相比于“价格战”,券商“各凭本事”的良性竞争更有看点,基于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投行发现价值、推动合理定价的初衷。


【责任编辑 :韩涵】
阅读 16次 参与 0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