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地州·强准东引擎 | 精彩起笔风正劲——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季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巡礼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佘再兴)
广阔征程看开局,中流击水看起势。阳春三月,漫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处处感受到春潮澎湃、热潮涌动。从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从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到产教融合赋能创新,这片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国家级开发区,正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能源化工领域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早春序曲。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磅”项目密集开工
3月19日,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支线工程正式启动。随着第一道焊口的焊接完成,标志着这条支撑区域能源外送的“动脉”建设全面铺开。而在这之前,总投资338亿元的山东能源集团兖矿新疆能化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68亿元的国家能源准东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分别于2月21日、3月22日开工。紧接着,3月28日,总投资190亿元的东方希望集团准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再次宣布开工。短短一个多月内,近70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集中启动,展现出准东开发区在现代煤化工领域的强劲动能。
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周鸿在致辞时表示,山东能源集团兖矿新疆能化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利税47亿元,社会贡献总额70亿元,新增就业2000余人。同时,将推动准东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目标迈出更大步伐。
作为国家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准东依托3900亿吨预测储量的整装煤田,正从单一煤炭开发向“煤电+煤化工+新材料”多元产业体系升级。2024年,准东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昌吉州的54%,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8%,占昌吉州的70%,在全疆A层级园区(开发区)中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一,已然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压舱石”“擎天柱”。
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当下的速度决定未来的高度。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准东正加快打造“2+3”产业集群,即:现代煤化工、硅铝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煤炭清洁利用、煤电、新能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蹄疾步稳加快“三区一园一支点”建设,即: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重要支点。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今年,准东开发区计划实施涉及煤化工、新材料等152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400多亿元。年内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能源、化工、电力、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商圈等多个民生领域,为准东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源”动力。推动“乌金”向高端化工品、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实现从“卖资源”到“造产品”的跨越。
从挖煤、卖煤到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它以势如破竹的“准东速度”,创造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到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护航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营商环境是衡量园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企业在哪投资,真正看中的还是营商环境。”准东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茂清说,要当“企业为上、项目为王、效率为先”的担当者,做“准好办、准能办、准快办”的勤务员;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困必帮”,让办事痛快成为最鲜明的标签。
2025年伊始,准东开发区召开“营商环境服务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动员会,明确提出打造“准能办、准好办、准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行“一个项目一个管家”全流程跟踪服务,从土地审批、能耗指标到用工保障,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早在今年1月24日,准东开发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准东开发区零距离、官网和官方抖音平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准东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部门领导共30人的手机号码。
一时间,准东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部门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迅速在开发区各大企业的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扩散,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社会好评如潮,被认为是改进工作作风、为企业办实事、切实为企业优化环境的有效举措。
福建投资商、准东恒联电厂副董事长何国宝说:“开发区公布领导干部电话号码,是大力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积极信号,企业负责人都纷纷叫好。它等于为我们开通了政府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一条便捷通道。今后,企业有什么需求,就可以直接反映。”
据统计,准东开发区零距离微信号发布仅3天,阅读量就破1万人次,转发达700人次,一举打破2024年以来阅读量最高纪录。官方抖音平台浏览量4.5万人次,点赞265人次,收藏252人次,同样刷新该平台日常发布信息的平均纪录。
新疆冬季漫长,“黄金”施工期短。为攻坚克难,尽量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尽量腾出宝贵的项目建设时间,准东开发区实行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专班化推动。从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到建设过程中的“急难愁盼”解决,都精准谋划,靶向施策。变之前“企业找服务”为现在“服务找企业”,将工作精确到月、调度到周、落实到天,闭环式全程“保姆”服务,形成项目高效推进机制。用好“四全工作法”即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以此全力保障所有项目及时落地、顺利开工、投产达效。
“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快节奏’成为‘新常态’,用项目的‘快速突破’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准东开发区经发局项目科科长王峰表示。
赋能高质量发展:引入百名博士驻百企
3月25日,准东开发区-新疆大学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新疆工程学院“百名博士驻百企”启动仪式举行。两所高校通过开展校企地深入合作,共商共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新格局,探索协同推进产业体系和科创能力提质升级,为准东开发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作为昌吉州乃至全疆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准东开发区承担着国家“疆电外送”“西气东输”等重大战略任务,经济总量在全疆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一,辖区内共有1600余家企业,是新疆唯一产值过千亿的园区。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人才、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成就人才。”准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辉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昌吉州党委将“强准东引擎”放在“四强战略”之首,推动要素向准东集聚、项目向准东集中、产业向准东集群。准东迎来了加快发展的窗口期、黄金期、关键期,开启了二次创业、二次崛起、二次腾飞的新征程。
人才兴,才能事业兴。当前的准东迈进了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对人才求贤若渴。
为破解产业人才短缺难题,准东开发区联合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启动“百博驻百企双校聚准东”产教融合计划,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仅2024年,园区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37项,培养专业技能人才2000余人,为产业升级注入“智力活水”。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围绕产业积极打造技术攻关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结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采用“团队+技术+资本”打包引进的“双招双引”模式,围绕煤炭、煤电、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煤制清洁燃料六大关键核心产业发展引进了近5500名行业人才。
“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构建高校、研发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家博士驻企提供各类要素保障。”准东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服务好、保障好、支持好各位专家博士,与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交流等活动,为合作培育人才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让专家人才的“金点子”结出产业发展的“金果子”,使人才科技“关键变量”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转型高质量发展:开辟绿色低碳新路径
3月21日,准东开发区又一环保工程——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12t/h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国内主流零排放工艺,预计2025年12月建成投运,可实现废水100%资源化回用。
准东开发区作为新疆重要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此次开工的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采用“三级低温闪蒸浓缩+高温烟气旁路烟道干燥塔蒸发”的主流处理技术,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处理流程,实现对脱硫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循环利用。该工艺不仅能够有效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在“双碳”目标下,准东开发区正以循环经济理念重塑产业生态。
截至目前,准东开发区已建成19家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500余台无人矿卡实现智能化开采,绿电占比超30%。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构建起“煤—电—化—材”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让“黑色能源”释放“绿色动能”。
既要当好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器”,也要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者”。准东正超前布局新型算力、绿色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动能源化工与数字经济、新能源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在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中扛牢“准东担当”。
从戈壁荒原到产业新城,准东开发区的“早春故事”,是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是贯彻落实去年11月3日,自治区在准东开发区召开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重大项目如“春苗”扎根沃土,当营商环境如“春雨”滋润发展,当创新动能如“春风”吹拂戈壁,这片能源富集之地正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书写着从“能源重镇”向“产业强区”跨越的新篇章。随着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准东的春天,必将迎来更加丰硕的收获。
评论0